手机版

|

微信公众平台

|

微信服务平台

|
当前位置:首页>嘉宾访谈

为什么这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案例入选蓝皮书?中央党校专家解读

时间:2024-07-02   访问量:1334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6月23日,第三届中国式现代化论坛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发布《中国式现代化蓝皮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该蓝皮书的案例研究篇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为主题,重点介绍了南京、深圳坪山、海南文昌、北京亦庄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与探索。就相关问题,特别采访到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黄锟。

117279824_018c1fac-91de-46dc-a544-3580b5507dd2_batchwm.jpg

中国网:黄教授,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

黄锟:你好,非常荣幸。

中国网:蓝皮书中发布了“2023年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报告”。请您介绍一下这份发展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研究亮点?

 黄锟:这套蓝皮书是我们中央党校高端智库的一个成果,也是九套丛书中的一本。《中国式现代化蓝皮书》主要还是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今年,这是我们出的第一本,以后也会坚持下去,聚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破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探索。

蓝皮书的内容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总报告,一是专题研究,一个是案例研究。总报告是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报告,主要是对当年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式现代化按照它的五个特征,我们通过量化分析来总结一些规律,发现一些特征,从而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这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报告。还有一个部分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综述,主要是对上一年的国内国际上的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做一个综述。这个我们也主要是采用一些量化分析,对这一年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一些热点进行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来总结一下研究中的一些趋势性问题,预测下一步研究的一些热点。

第二部分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专题研究,主要分一些理论专题,相当于理论研究部分。因为今年是《中国式现代化蓝皮书》的第一本,我们主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些基本理论、重大理论,各个方面的重大领域问题,设计了9章的内容。以后我们会聚焦于某一个专题,比如我们计划2024年的蓝皮书聚焦于新质生产力,对新质生产力的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包括它的内涵、特征、路径,还有一些政策的、体制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

第三部分主要是案例分析,案例主要也是根据一定的标准,选取十个左右全国在各行各业,涉及到东中西一些地区,从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各个领域。

中国网:蓝皮书中重点介绍了南京、深圳坪山、海南文昌、北京亦庄等8个地市、行业、企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与探索。为什么特别选取了这8个案例?它们在实践与探索中具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黄锟:我们选取这些案例有标准和基本依据,大概有三个标准。一个是这个地方或者这个行业或者这个企业确实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第二就是在取得了成绩的同时,也取得了很重要的一些经验,甚至有些是突破性的,全国领先的。第三要有一定的可推广性、可复制性。有些地方虽然说经济各方面成绩也很好,经验也很突出,但它反映的就是它当地的、本地特色非常浓的、其他地方不好复制的,这样的我们把它做(展示)出来也是没有特别大的意义。另外,我们也是坚持按照这三个标准,入选以后我们会对每个案例进行实地调研,眼见为实,再通过我们一些理论分析、理论加工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去年我们在蓝皮书中收了8个案例,这8个案例可以说都是各有特色,里面大概有5个反映的是地方的,还有1个是反映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还有2个是反映企业的,应该说都有很强的代表性。

在这些案例中,我觉得深圳的案例还是具有很强的典型性。深圳岼山,过去是岼山新区,现在改成岼山区。作为深圳的一个区,它有深圳当地的特色,它除了一些科技创新之外,在制度创新方面、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经验和突破。当时我们聚焦岼山的案例,它主要是以高质量党建来推动当地的基层治理。基层治理一直是我们治理的一个短板,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短板。深圳坪山在这方面创立了一个“七全融合”的模式,它是其中有三个关键的环节,一个是“一贯到底”的领导体系,首先是组织部来负责统筹协调,来推动这个事情。所以,这个部门是比较权威的,所以很多方面的组织建设都能得到落地,而且贯彻过程中有很强的权威性。

还有一个是“一网统管”的数据平台,它也是分各个区域,比如一些街道、乡镇,还有一些小区,但是这些方面都是归一个网来管,建立了数据平台。数据平台之间是打通的,数据是可以共享的,这样在全区范围内就成立了一个数量很大的大数据的平台。

第三个是“一网协调”的责任清单,明确各个职能部门,从区到街道、乡镇,到社区的一些具体的责任,这些都是相当明确,大概搞了这样一个责任清单出来。这样的话工作就很有抓手,所以,工作起来应该就是有条不紊,有序的推进,包括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各个小区,甚至联系到某一栋楼、某一户人家。所以,管理起来也相当是一种很精细化的管理。

还有一个案例我印象也是比较深刻的,那就是山西长治。山西长治也是从市级层面有组织部门来推动,在集体经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而且很多经验也是值得借鉴的。它是在市、县、乡、镇四级成立集体经济的组织公司,来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我们讲乡村振兴,如果没有集体经济的发展,靠单个的农户过去这种分散的经营实际上很难做得到。这实际上就是乡村振兴和过去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和过去农村的脱贫攻坚有着很大的区别。搞乡村振兴首先要有产业的振兴,产业振兴首先就是要解决好农村过去的农业生产中的分散、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市场主体的能力比较差的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发展农村的集体经济。所以,山西长治在这方面的探索,当时我们看了以后觉得成绩还是比较突出的,经验也是比较显著的,而且也具有全国推广的价值,所以我们蓝皮书也是把它收录了进来。它实际上试点的时间也不长,但是效果也非常显著。首先就是从市、县、乡、镇这四级组织建立起来了,然后就推动了具体的、各地的这种农业合作社的发展。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当地产业的发展甚至包括当地基础设施的完善(都有提升)。因为集体有钱了,就可以搞一些公共的设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这些方面的建设了,也可以治理当地环境,效果也会更好了。

中国网: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当前实践,您认为,这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哪些经验和启示?

黄锟:中国式现代化实际上是不断向前推进的,所以,各地的探索非常重要,除了中央的底层设计之外,现在我们也是要求各地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推进本地的中国式现代化,来谱写当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实际上,各地的探索应该说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推广下来实际上对于其他的地方的交流、学习、借鉴都是有很强的意义。它推动了当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些发展,解决了中国式现代化中间的一些问题,比如有一些短板,在城乡区域发展中,在“五位一体”的发展中可能就有一些短板,这些问题都得到了一些解决。

第二,它也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我们通过这样一些案例的总结,对于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来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需要这样一些“砖砖瓦瓦”。

再就是我们在做案例的过程中,实际上等于也是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也可以说如果走出国门的话,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话语体系的构建,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实际上就要通过一个一个故事,一个一个当地鲜活的案例,这就有很强的说服力。

所以,讲好这个故事,一方面就是在国内可以让我们增强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信、理论的自信、制度的自信包括文化的自信;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国外的一些人知道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一些成就,对我们的认可,对我们全面的了解。不像过去有一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污名化、歪曲的一些理解,这些方面可能都能起到这样的一个很好的减轻作用。

中国网:感谢黄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

黄锟:谢谢。

上一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了吗?

下一篇:易荣: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如何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认证

Copyright 2023 www.zgja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警安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0-6589 举报邮箱:jubao@zgjaw.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20236 鲁ICP备19045998号-3

鲁公网安备 37132102371606号